2023-03-23 資訊中心
人民美術文化園是國家級版權示范園區(基地),其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 “人民美術印刷廠” ,園區將周總理題詞的 “人民美術” 作為核心品牌持續打造,以人為本、以文興產、以產為基,積極發揮黨建引領和版權示范特色優勢。
人民美術文化園與上海智鏈合創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 “ 智鏈合創 ” )達成深度合作,持續引入智慧園區管理系統等先進工具,依托 “數字文化+產業” 和 “新文化消費” 兩條相互依存的內部產業生態鏈,打造 “小而精” 的數字經濟引領新基地,目前已發揮出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統一的示范引領作用。
激活底層硬件觸點 更新園區運營范式
人民美術文化園此次的更新重點聚焦于園區的基礎硬件:全面替換為數字攝像頭,通過AI報警系統進行智能識別、主動監測、可視化預警,24h保障園區安全;智能追蹤人車軌跡,通過人臉、人體、車輛、非機動車特征屬性查證,節約90%以上的查證時間;實時聯動安消體系,實現園區消防預警精準化、可視化,為園區消防安全保駕護航。
圖為改造后的園區監控室及實時智能視頻分析系統后臺
圖為園區工作人員正在使用手機實時查看園區畫面
在節能增效方面,園區全面改造為智能水電表,智能聯動云端服務器通訊,做到實時云計價。不僅實現了高效解放人力、高精度抄表、自動計費結算、提前預警風險等先進工作方式,更將節能工作從被動應對轉變為主動調控,在數據采集的基礎上,指導園區采用針對性的措施落實能耗優化、節能減排。
圖為智能水電表后臺示意圖
園區中部署的各類智慧硬件融合了5G、物聯網、大數據、BIM、GIS等信息技術,建立信息采集、信息傳輸、集中計算和智能事務處理的能力網絡,實現園區運維全過程的海量異構數據的融合、存儲、挖掘和分析,進一步實現園區運營信息化、業務移動化、數字智能化的發展新格局。
因地制宜靈活規劃 排除萬難踐行標準
高提質、高增效的改造并非都要大拆大建,智鏈合創團隊在人民美術文化園采用 “微改造、精提升” 的方式推進園區基礎硬件設施的改造升級。利用精細的規劃設計將原本生硬的硬件設備、電路電線隱藏、融入至園區外觀中,并提前預留設備后期調整和再改造的空間,在保持園區 “人民美術” 的格調風范的同時,保障了升級項目的實施標準和實施成效。
通過規劃先行、因地制宜、以點帶面的工作方式,為人民美術文化園帶來一次 “潤物細無聲” 的蝶變,也保證了未來的可拓展性和可升級性。
圖為園區內的監控攝像頭
在項目改造的過程中,智鏈合創團隊先后面臨著疫情封控停工,放開后的感染高峰,導致工人緊缺等外部風險,為了按時按質的完成交付,團隊在獲知風險信息的同時就開展了風險預案的制定,通過采取提前預判形勢、提前增派人手、靈活調整工期等措施,不僅如約完成項目的改造需求,還達到了最高的驗收規范標準。
圖為智鏈合創團隊正在園區內安裝設備
為了更好地通過科技賦能加速文化產業的創新發展,人民美術文化園不斷加強智慧園區平臺建設,從傳統園區向智慧園區不斷演進。在傳統的園區管理中,往往缺乏系統性規劃,從而導致系統孤立、管理粗放且服務不足等問題,難以滿足園區白領和企業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需求。在需求與技術雙輪驅動下,人民美術文化園將從單一邁向融合,從單點智能到整體智慧,從缺失服務到極致服務。
硬件基礎的升級是第一步,智鏈合創還會繼續助力人民美術文化園打造文化產業要素聚集、集群效應深度拓展、服務鏈條路徑創新、管理流程高效智慧的高質量、高標桿項目,賦能園區內優質企業高質量發展,推動“數字文化+產業”融合發展模式的不斷升級。